“两高”报告集中展示反腐败最新战果 彰显党中央惩治腐败坚强决心
3月8日下午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,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,分别在会议上作工作报告。“两高”报告中展示一系列反腐败数据,充分彰显了反腐败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。
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,2020年,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、渎职等案件2.2万件2.6万人,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12人,对赵正永判处死缓、终身监禁,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,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。
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,2020年,检察机关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19760人,已起诉15346人。对赵正永等12名原省部级干部提起公诉。赖小民受贿数额特别巨大、罪行极其严重,提出判处死刑的公诉意见。
对于坚决整治政法战线违纪违法问题,“两高”工作报告均有回应。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,最高人民法院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11人。各级法院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1550人,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46人。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,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1400余人,同比上升63.1%。自觉接受纪委监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,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4人在内的1318名检察人员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。
“‘两高’报告有关内容,展现了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重大成果,充分彰显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。”全国人大代表,天津市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邓修明说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告诉记者,有关“反腐数据”表明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强化,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和发展。“尤其是对赵正永判处死缓、终身监禁,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,体现了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,坚决惩治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的鲜明态度。”
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凝聚反腐败强大合力,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
“配合国家监委完善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”“监检互相配合、互相制约,办案质量不断提升”……“两高”报告均提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关内容,改革的制度优势正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2月25日,最高检发布消息,青海省原副省长、海西州委原书记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原书记文国栋涉嫌受贿一案,由国家监委调查终结,经最高检指定,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。近日,该案已被提起公诉。这是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、检察机关互相配合,形成反腐败强大合力的又一实例。
深化监察体制改革,贯通执纪执法、有效衔接司法是题中应有之义。从主动对接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,到完善办案程序、证据标准衔接机制,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更加成熟,彼此合作日益顺畅。
“制定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办法》和提前介入、移送审查起诉、退回补充调查、案件移送管辖等4个配套制度,细化工作流程,健全衔接机制。”邓修明介绍,天津市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加强监检衔接,互相配合、互相制约,形成反腐败斗争强大合力。
腐败分子外逃是腐败治理的一大难题,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助推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走上快车道。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,2020年,首次适用缺席审判程序,对潜逃境外19年的贪污犯罪嫌疑人程三昌提起公诉。据了解,这起案件是在中央追逃办统一组织和协调下,检察机关适用缺席审判程序办理的第一起职务犯罪案件。
“检察机关积极运用缺席审判程序对贪腐案件提起公诉值得肯定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表示,缺席审判制度的建立,进一步丰富了追逃追赃的工作手段,释放了党中央“有逃必追、一追到底”的强烈信号。
深刻领会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重大政治判断,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
席大大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,党的十八大以来,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,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。
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202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、审查调查情况数据,到此次“两高”报告披露的有关数据,充分印证党中央对反腐败形势的判断科学准确。
“从我们审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看,一些腐败分子为了保住并攫取更大经济利益,在政治上搞团团伙伙、小圈子,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;一些新型贪腐行为借助技术手段,更加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。”巩富文告诉记者。
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。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,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斗争。反腐败没有选择,必须知难而进。
“两高”报告中一系列新数据新信息,再次警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,必须坚定政治方向,保持政治定力,做到态度不能变、决心不能减、尺度不能松,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、永葆生机活力。(段相宇 王卓)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